相对于截肢后的康复问题,截肢前了解自身的最佳截肢部位更重要。一般来说,确定截肢平面应考虑很多因素,包括病理学、假肢学以及社会学等。但各个截肢者的重点因素有所不同,所以原则上应尽量保留残肢长度,优先从装配假肢的角度考虑。
下肢截肢最佳部位选择标准:除小腿截肢外,均应以保留较长残肢为原则
半骨盆切除:
截肢时应根据条件设法保留髂嵴(qià jí)和坐骨结节。髂嵴(qià jí)对接受腔的适配及悬吊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更好的悬吊假肢,也可以帮助减轻行走时接受腔的活塞运动;而缺少坐骨结节,对残肢负重非常不利。
髋部截肢:
若有条件应保留股骨头和颈骨。在小转子(位于髋关节外侧体表可触及的向后内突出的骨性隆起)下方截肢,而不做髋关节离断。从假肢观点看,此法有助于接受腔的适配和悬吊,增加假肢的侧方稳定性和负重面积。
大腿截肢:
● 大腿截肢常选用大腿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截肢,因为该平面肌肉丰满,血液循环丰富,易于伤口愈合,且适于安装假肢。
● 截肢时要尽量保留残肢长度,即使是短残肢也应保留;截骨缘应用骨锉磨平滑,防止术后残端疼痛,影响假肢安装。
● 股部残肢装配假肢行走时,残端会上下滑动,因此皮瓣的松紧度必须适宜。
膝关节离断:
● 膝关节离断是理想的截肢部位,可提供极好的残肢端负重,同时股骨髁的膨隆有助于假肢悬吊。残肢末端负重可使截肢者在站立或行走时能跳过接受腔直接传递信息,从而提高假肢膝关节的稳定性。
● 大腿截肢会使一部分内收肌被切除,从而减弱其内收力量,不能保持患侧单独负重时大腿处于正常位置,此时身体会向患侧倾斜,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侧倾步态。因此,膝关节离断假肢的代偿功能要明显优于大腿截肢假肢。
小腿近端截肢:
只要能保留髌韧带附着点,在胫骨结节以下截肢即可安装小腿假肢。截肢时应尽量保留膝关节,从而保留下肢较完整的功能,其效果明显优于膝关节离断假肢。注意:儿童保存胫骨近端的骨骺(hóu,骨干的端又名骺,较膨大并具有光滑的关节面,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更加有必要。
小腿截肢:
小腿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是小腿截肢的黄金位置。一般保留15cm长的残肢就能安装较为理想的假肢。小腿的中远端,因为软组织较少、血运不良等因素不适合截肢。
比较专业的小腿截肢方式是把小腿后侧的皮瓣留的长一些,前侧短一些,然后用后侧的皮瓣包裹住骨头末端,最终在残肢末端的前侧做缝合口,这样残肢末端的骨突就被小腿的三头肌群(俗称小腿肚子)覆盖住了,如果再将肌肉固定住,效果会更好。
踝离断截肢:
踝关节离断手术对抢救时间、医疗技术及医疗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截肢时,应注意保留足跟后的皮肤长度,方便后期包裹截肢部位,以防其穿戴假肢的时候因被挤压而产生疼痛和不适感。